人遇难!莫让野生网红打卡地变夺命险地
如今大家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像山野溯溪、徒步攀岩等这类这种脱离常规又极具野趣的户外探险旅游成为了诸多游客的新宠,尤其是夏日时节,朋友圈中经常会有人分享在溪水里游泳、徒步的照片,一些野生网红打卡地更是深得游客青睐,殊不知其背后暗藏的风险隐患,这些所谓的小众“人间秘境”出了事就是“夺命险境”。
野生网红打卡点
接连发生悲剧
据媒体报道,6月2日,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一处水域,两名游客借助绳横渡溪流被大水冲走,事发后,当地公安、应急等部门和民间救援力量合力搜救,但因搜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水流湍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令人痛心的是2名失联游客被搜救人员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据悉,石人峡曾是一个收费景区,现在已经废弃,因为沿途有步道、吊桥、瀑布等,成为当地户外圈有名的徒步和玩水地。
正如网友在分析事故时所言,“水流带来的冲击力,远超普通人的想象。水的密度和人差不多,看着是水流,其实是人堆在滑向你。”像溯溪这类的户外运动,即便水浅同样也极具威胁。
近年来,类似野生景点夺走人命的情形时有发生。2022年8月,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突降暴雨,野生网红打卡地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造成7人死亡,2023年8月,雅安雨城区鱼鳞坝网红打卡点十余名游客正在拍照打卡,突遇河道涨水,多人被洪水冲走,7人不幸罹难。
为何同类悲剧屡次发生?游客时间都花在挑选运动装备和做攻略之上,对户外运动知之甚少,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并且去往“网红打卡地”的游客基本都是自发的,同行之中没有专业人员指导陪同,出了事故以后,也没有实时救援的工作人员,如若发生自然灾害,短时间内无法做到人员疏散和撤离,极易造成伤亡事故。
一部分游客选择去野生网红打卡地也源于社交媒体的宣传,这些景点在博主的滤镜照片以及文字描述之下显得悠闲又惬意,并且人少还不用花钱,被种草的游客在心动的同时全然忘记了自然环境中潜藏的风险,社交平台需要加强对博主发布的“野生网红打卡点”审核。
各地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这些野生景点的管理措施,在相关地点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6月3日,应急管理部强调,要严格履行职责助力旅游业安全发展。督促各类景区、旅行社、客运企业等单位严格落实灾害天气预警响应要求,及时采取封闭、停航、停运等措施。督促地方对野景区、“网红打卡点”等纳入监管,加强安全提示和疏导。
大家也要谨记自己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真心喜欢户外旅游,出发之前最好提升避险能力和野外生活能力,在选择出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时要谨慎,最好去正规景点。
野生打卡点为何屡禁不止?
野生网红打卡点的兴起折射的是游客需求。一方面游客厌倦了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想寻找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加之喜欢亲近大自然,渴望逃离城市日常,这驱使他们前往野生旅游打卡点,探索未知的领域。
另一方面则是社交分享需求,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旅游经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野生旅游打卡点往往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氛围,是拍摄美照、制作短视频的绝佳场所,游客们希望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打卡照片和视频,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味,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点赞。
野生网红打卡点的“野趣”“出片”正好满足了游客的诉求。
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堵不如疏,即便三令五申,也免不了有一部分人还是选择去野生打卡点,政府相关部门可对这些野生打卡点进行分类管理,评估是否可进行适度开发建设,对于符合安全条件的野生打卡地,人遇难!莫让野生网红打卡地变夺命险地在保留“野趣”的同时建设相关的配套措施,引入相关的运营管理,此举也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打卡点,在设置警示标识的同时,也要增派人员值守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如有条件可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游客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对于文旅企业而言,野生网红打卡点的流行是一个发展机遇,可根据这些细分市场创新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开发一些安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户外探险项目,吸引喜欢探险的游客,打造专业的户外旅游后勤保障团队,推出一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对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这一事件再次敲响旅游安全警钟。对于游客而言,出门旅游,安全第一,不要让野生网红打卡点变成危险夺命点,对于当地而言,要因势利导,分类管理,同时开发更多创新型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的旅游个性化、体验化的需求。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